思政课现场教学:探源五千年文明,赓续中华文脉

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

2025-05-10

为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将博物馆资源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大思政课”建设中,5月6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范慧老师携形势与政策良渚春01班的同学们来到了良渚博物院进行现场教学。

师生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等展厅。同学们全面、立体、真实地了解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理解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体会了“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更成体系,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坚持古为今用、守正创新,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博物馆是生动的“情景课堂”,文物史料是“鲜活教材”。

此次良渚博物院的现场教学,帮助学生积累了素材。在后续的课程中,将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此次现场教学,践行了“大思政课”内涵。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难忘的思政课教学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深化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大思政课”建设,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