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闻讲堂”首讲开讲! 王杰教授解读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美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

刘震

发布时间:

2024-05-17

2024年5月10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朝闻讲堂”系列讲座首讲在南山校区南苑大会议室举办。本次讲座特邀国家级领军人才、浙江大学哲学院“求是特聘教授”、国家教材委员会语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特聘评论员王杰教授担任主讲王杰教授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美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当代意义》为题,清晰梳理与深度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经典文本与学术脉络,提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美学)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宏大学术愿景,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思路,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了明确的工作路径和切实可行的方法论指导。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翟志强主持讲座。

王杰指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形成与浪漫主义美学、启蒙主义传统、工人运动(现代化进程)有着复杂的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诞生地”,进而解释了《共产党宣言》与“世界美学”概念之间的学理关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美学)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历史问题。他从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美学)的发展,重点围绕佩里·安德森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转向美学和文化理论是理论上消极的“退却”,还是一种积极的“前进”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讨论,将讲座引入深层次的学术思考。

王杰从宏观层面梳理了目前学界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美学)的主要模式,并在分析与借鉴的基础上提出新的五种模式论,其研究体现出中国学者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美学)创新研究所做出的探索与贡献。围绕着文化经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分析了当下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美学)的存在状态,通过提出一系列当代议题:乌托邦(utopia)愿景还能否实现?如何实现?审美崇拜以及“美盲”的大量出现、大脑的退化如何应对?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美学)研究应重视主体的改造、重视使用价值、重视具体的、流动性的审美经验、研究观念和方法的复杂性、具体性以及辩证法。同时,世界美学的观念和批评范式的建构,对于建设一种新的人类文明的可能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创业史》等文艺作品可以阐释延安文艺创作和宣传的先锋属性,先锋性的艺术能够改变主体的情感结构,只有主体的改变才能在今天的现实中切实改变世界。王杰提出,希望青年学子把能不能回应时代问题,能不能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及精神作为中心思想,同时发出号召:全世界爱美和热爱美学理论的人团结起来!

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及相关专业师生等五十余人出席讲座现场。

 “朝闻讲堂”

“朝闻讲堂”系列讲座,由中国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志在赓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王朝闻的学术宗风,发扬百年前由“国立艺专”开启的以艺术启蒙为价值向度的亚波罗精神。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铸文艺之阵地”,结合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传统,广泛挖掘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建设的伟大经验,与国家文艺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同频共振,与新时代党建事业、思政育人与文艺创作紧密结合。

朝闻讲堂是思想的讲坛,是人文的盛宴,通过高质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系列学术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于斯讲学,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研究同行搭建具有学术性、开放性、创新性的学术平台,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道路,服务新时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