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的和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是教育部要求为博士研究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公共选修课。该课程原名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经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办公室同意调整为现名。该课程主要甄选11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代表性原著,按照“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延伸阅读”、“思考题”五个模块设计教学,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通过该课程,使学生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社会问题和理论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1、
教学基本内容及安排
依据兼顾全面性与重点性的原则,甄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代表性原著,按照"写作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延伸阅读"、"思考题"五个模块设计编写,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价值及其当代意义。
教学过程强调两点:(1)完整准确地理解原著。作为一门原著导读课,本课程的重点首先在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原著的思想。只有遵循原著的文本逻辑,并把特定文本置于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把它作为思想发展史的特定环节,才能给其以准确的理论定位。这一定位直接决定了对特定原著思想内涵的解读。
(2)理论联系实际。跳出原著本身,从总体上把握特定原著的理论立场,并把这一理论立场凝练为理论方法,从而形成运用这一理论立场和理论方法分析解决现实具体问题的能力。
2、教学方法和注意问题
课程类型
|
公共必修课
|
双语教学
|
否
|
开课对象
|
一年级博士生
|
多媒体教学
|
是
|
开课学期
|
第二学期
|
理论授课学时
|
18
|
实践授课学时
|
18
|
||
总学时
|
18
|
学分
|
1
|
教材
|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
文本语句与文本思想境域的通达。对原著文本语句以及由文本语句的集合所构建的文本思想境域的通达,是原著导读课的普遍性难点。对于《马克思主义原著导读》课来说,由于目前本课程所选择的原著主要集中于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早期文本,而这些早期文本存在着晦涩难懂的鲜明特点,因此,在原著导读课中所存在的前述普遍性难点,在马克思早期著作的导读中就变得尤为困难。这个问题的化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原著导读课的理论兴趣。
3、
学时分配
课程单元名称
|
基本内容
|
单元学时
|
单元学时分配数
|
备注
|
|
讲授
|
实验/练习
|
||||
第一讲
|
巴黎手稿
|
4
|
4
|
|
|
第二讲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4
|
4
|
|
|
第三讲
|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
4
|
4
|
|
|
第四讲
|
资本论
|
4
|
4
|
|
|
复习及考试
|
|
2
|
|
2
|
|
|
合计
|
18
|
|
|
|
三、
作业及课外辅导要求
阅读制定书目,结合专业思考马克主义经典著作的原理及对专业学习的指导意义。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加课程作业